發(fā)布時間: 2020-10-29 來源: 未知
2020年10月29日08:10 來源:人民政協(xié)報? 【原標題: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戰(zhàn)役】
“嶺”不是山,是一個小村莊?!皫X”之兩側有兩個高地,對這個地域,中國人民志愿軍有一個稱謂,而美軍卻有另外的稱呼。對上甘嶺和上甘嶺戰(zhàn)役,大多數(shù)人耳熟能詳,都能說點子丑寅卯,但這場戰(zhàn)役結局,何以讓美軍名將何以懊悔余生?而我方一戰(zhàn)成名王牌軍卻平平地用了“普遍現(xiàn)象”這一簡單詞匯?前線戰(zhàn)役指揮官怎樣謳歌舍生忘死的戰(zhàn)士?他麾下的4名虎將,又有著怎樣的不同?從廣為人知到鮮為人知及彌足珍貴的影像,向你講述你所知道和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。
關于上甘嶺,你知道多少?
從字面上而言,“上甘嶺”三個字中有個“嶺”字?!皫X”字通常指的就是一座山。的確,在電影《上甘嶺》中,也確實是有山的。但其實,這都是一種誤解,上甘嶺不是山也不是嶺,更不是山的名字,而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。
上甘嶺是一個位于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莊。村莊背后是五圣山。在上甘嶺的北邊,還有一個小山村叫下甘嶺。上甘嶺和下甘嶺,相距1000米。下甘嶺這個地方,在抗美援朝五次戰(zhàn)役前曾經是志愿軍總部的所在地。上甘嶺和下甘嶺,先后3次被敵人侵占,血洗一空,房無一間,樹無一棵,村里更無一人。
在上甘嶺的兩側,有兩小山頭,右邊是597.9高地,左邊是537.7高地,這兩山頭加起來只有3.7平方公里,但它們互為犄角,北靠五圣山,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撐點。當時是十五軍四十五師的一三五團九連和一連分別守衛(wèi)這兩個高地。
1952年10月8日,美國片面中止談判,并于14日突然向上甘嶺陣地發(fā)動進攻,企圖迅速占領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,進而奪取五圣山,迫使志愿軍后退,以求得談判桌上的有利地位,于是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(zhàn)役打響了。因為這兩個高地本來是無名的,所以就用小村的名稱代替,我軍稱這次戰(zhàn)役為上甘嶺戰(zhàn)役。美方則稱之為“三角形山戰(zhàn)役”。
在當時,美軍因其537.7高地長而窄,便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,叫“鷸脊山”。戰(zhàn)役前,美為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分別起名為“三角山高地”“狙擊兵嶺”或者是“598高地”“狙擊棱線”。之所以叫“狙擊兵嶺”,是因我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五軍剛上陣地時,美軍非常猖狂,他們可以大白天在外面曬太陽,也懶得修工事,全讓朝鮮苦力作。如果志愿軍朝他們開一槍,美軍就還上一頓炮。面對美軍的狂野,十五軍在修好坑道工事以后,根據(jù)毛主席“零敲牛皮糖”、積小勝為大勝的作戰(zhàn)指導思想,依托前沿陣地、廣泛地開展冷槍冷炮運動。這一招,打得美軍連拉屎拉尿也得躲在工事里不敢出來……戰(zhàn)役開始后,美國又以女明星珍妮·諾賽來命名597.9高地,并聲稱:誰先攻上山頭,珍妮就屬于誰。但事實是怎樣的呢?
軍事史上有個專用名詞:“范弗里特彈藥量”。這個名詞指的是不計成本地投入龐大的彈藥量進行密集轟炸和炮擊,實施強力壓制和毀滅性的打擊,意在迅速高效地殲滅對方有生力量,使其難以組織有效的防御,最大限度地減少己方人員的傷亡。
在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美軍發(fā)射炮彈190余萬發(fā),投炸彈5000余枚,把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削低整整2米。范弗里特成名于二戰(zhàn)歐洲戰(zhàn)場,上甘嶺戰(zhàn)役,炮火猛烈程度,已超過了二戰(zhàn)。
上甘嶺戰(zhàn)役之初,范弗里特自信滿滿,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向全世界宣稱:“金化攻勢”將是1951年“秋季攻勢”以后所發(fā)動的一次最大攻勢,是一次“扭轉當前戰(zhàn)局”的“攤牌行動”。但范弗里特卻放了一個“空炮”,戰(zhàn)爭的結果是:原計劃5天的戰(zhàn)斗,卻足足打了43天。雖然炮火極其猛烈,但傷亡也極其慘重,原計劃僅以200人死傷的代價結束戰(zhàn)斗,最終卻死傷了2.5萬人,兩個高地居然都沒有拿下來……
所謂“攤牌行動”,結果打癱的是自己。美國軍事史專家沃爾特·G·赫姆特在《朝鮮戰(zhàn)爭中的美國陸軍》一書中寫道:“‘攤牌行動’得到了一個令人嘲諷的結局?!薄皵偱啤背闪诵Ρ?,各家媒體紛紛嘲諷。范弗里特極郁悶地承認:“10月14日的金化攻勢,損傷了美國對外的威望?!笔份d:在范弗里特的余生中,他一直對當初將之命名為“攤牌”并且在新聞界面前大肆吹擂,悔恨不已。
上甘嶺戰(zhàn)役開始前,彭德懷指著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:“五圣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。失掉五圣山,我們將后退200公里無險可守。你要記住,誰丟了五圣山,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?!?/span>
十五軍一戰(zhàn)成名
1952年10月14日凌晨3點半,戰(zhàn)斗打響。
美軍用320多門重炮,27輛坦克以每秒鐘6發(fā)的火力密度,將炮彈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。在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里,我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,一天傷亡550余人。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。
這一天里,敵軍向上甘嶺發(fā)射30余萬發(fā)炮彈、500余枚航彈,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,寸草不剩。即便是這樣,直到4天以后——10月18日,十五軍四十五師前沿部隊才因傷亡太大,退入坑道,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。該師逐次投入的15個步兵連全部打殘,最多的還有30來人,少的編不成一個班。
19日晚,四十五師傾力發(fā)動了一次反擊。597.5高地九號陣地上,美軍在陣地頂部的巨石下掏了一個空洞,修成了一個地堡。我軍攻擊受阻。19歲的貴州籍戰(zhàn)士龍世昌,悶聲不響地拎了根爆破筒沖了上去,敵人炮兵實施攔阻射擊,一發(fā)炮彈將他的左腿齊膝炸斷。他拖著傷腿,拼命地往上爬,把爆破筒從機槍眼里杵進去。他剛要離開,爆破筒就給里面的敵人推出來。他撿起冒著煙的爆破筒,又往里捅。捅到半截捅不動了,龍世昌就用胸脯頂住往里壓,最后,火光一閃,他整個人被炸成碎片。
20日,敵人再度反撲,上甘嶺上表面陣地再度失守,四十五師再無一個完整的建制連隊,21個步兵連傷亡均逾半數(shù)以上。聯(lián)合國軍投入了17個營,傷亡7000之眾,慘到每個連不足40人。美國隨軍記者威爾遜報道:一個連長點名,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。
戰(zhàn)斗進入了坑道戰(zhàn)。電影《上甘嶺》里主要反映的就是這一段的故事。10月24日晚上,軍長秦基偉的警衛(wèi)連補充到一號坑道,120多號人,穿過兩道固定炮火封鎖線,就只剩一個副排長,還有25名戰(zhàn)士??拥览锏闹驹杠姂?zhàn)士為后方贏得了時間。
10月25日,十五軍召開軍黨委會議。秦基偉指出:“目前整個朝鮮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,這是十五軍的光榮。我們要咬緊牙,再挺一挺,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。上甘嶺戰(zhàn)斗要堅持打下去。上甘嶺打勝了,能把美國軍隊的士氣打下去一大截,這是朝鮮戰(zhàn)場全局的需要。十五軍的軍人是流血不流淚的。誰也不許哭!養(yǎng)兵千日,用兵一時,傷亡再大,也要打下去。為了全局,十五軍打光了也在所不惜。國內像十五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,可上甘嶺只有一個。堅決不能丟了五圣山!”會議決定,一線部隊繼續(xù)堅持坑道作戰(zhàn),阻止敵人擴張,爭取時間,為全軍迅速調整作戰(zhàn)部署,做好決定性反擊準備。
10月30日,我軍再度反攻。這次反攻,我軍動用了133門重炮,5小時后,志愿軍收復主峰。次日,聯(lián)合國軍發(fā)動了40余次攻擊。
11月1日,聯(lián)軍再度反撲,打到2日拂曉,反被我堅守部隊打了個反擊,收復了597.9高地全都表面陣地。四十五師補充后用于反擊的10個連也全部打光。11月5日,聯(lián)合國軍分5路進攻,四十五師最后一個連隊增援到位,打到下午3點,連長趙黑林趴在敵人尸體上寫了個條子派人送回:我鞏固住了主峰,敵人上不來了。
第十五軍《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史》這樣描述:“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危急時刻拉響手雷、手榴彈、爆破筒、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,舍身炸敵地堡、堵敵槍眼等,成為普遍現(xiàn)象?!?/span>
一句“普遍現(xiàn)象”,足以泣鬼神!
11月7日,聯(lián)司首長致電嘉獎十五軍:“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戰(zhàn)已發(fā)展成戰(zhàn)役的規(guī)模,并取得巨大的勝利。望你們鼓勵該軍堅決作戰(zhàn),為爭取全勝而奮斗?!?/span>
從11月11日至18日,敵人又先后調集16個營的兵力對上甘嶺地區(qū)展開瘋狂反撲。秦基偉指揮部隊與敵反復爭奪,共擊退130多次進攻,斃傷敵2000余人,收復和鞏固了上甘嶺陣地。至此,敵已無力發(fā)動較大規(guī)模的進攻。11月25日,上甘嶺戰(zhàn)役勝利結束。
消息傳到華盛頓,美國反戰(zhàn)情緒沸騰了,杜魯門本想利用上甘嶺戰(zhàn)役撈取政治資本,卻敲響了他政治生涯的喪鐘??死税@:鐵三角的猛烈戰(zhàn)爭使這場戰(zhàn)爭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不得民心的戰(zhàn)爭。板門店談判桌上,美國人從叫喊“讓槍炮說話”又回到了“叫人說話”上。上甘嶺成了“聯(lián)合國軍”的“傷心嶺”。至此,在這一天,美國人坦率地向新聞界承認:“到此為止,聯(lián)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?!?/span>
在上甘嶺,隨手抓把土,可以數(shù)出32粒彈片,一面紅旗上有381個彈孔,一截一米不到的樹桿上,嵌進了100多個彈頭和彈片。這片3.7平方公里的山頭,已經被鮮血浸透了。
整個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天上沒有出現(xiàn)過一架我們的飛機;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(zhàn)的記錄;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,也不過是敵方的1/4,美軍總共發(fā)射了190多萬發(fā)炮彈,5000多枚航彈,我們只有40多萬發(fā)炮彈,而且全是后期才用上的。此役之后,我方再沒遭遇到美方營以上規(guī)模的進攻,朝鮮戰(zhàn)局從此穩(wěn)定在了38度緯線上。
這一戰(zhàn),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。
這一役,使十五軍在我軍戰(zhàn)史上,一舉成名!
十五軍的四大將
在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發(fā)誓要“抬著棺材上甘嶺”“一定要守住上甘嶺”。這話不只是空言。因為不僅秦基偉多謀善斷,更因麾下有眾多干將,最具典型性的有4位。這4位的故事,同樣書寫在上甘嶺的歷史上。
第一位是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。1952年10月14日凌晨,上甘嶺戰(zhàn)役打響,面對美韓軍攻勢洶涌,以大炮、飛機和坦克的輪番轟炸。崔建功率官兵頑強抗擊,與敵膠著。15、16、17日,交戰(zhàn)雙方于上甘嶺拉鋸,上甘嶺表面陣地得而復失,失而復得,槍炮往來,血肉橫飛,其慘烈為近代戰(zhàn)爭史所未聞,至18日,美韓軍又投入一個團兵力猛攻,四十五師前沿防守部隊終因傷亡過重,退守坑道,上甘嶺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。此時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與崔建功電話熱線頻頻,崔建功不得不向老首長叫苦:“軍長啊,我的部隊快打光了,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了。沒有兵怎么打仗?”一向心直口快的秦基偉聞之半晌無聲,繼而回答:“老崔啊,陣地丟了,回頭不好見我喲。”崔建功手持電話一愣,只答:“那當然?!?/span>
秦基偉語調雖平和,但分量卻極重。崔建功立即召集作戰(zhàn)會議,下定決心:“打吧,打剩一個連,我當連長。打剩一個班,我當班長。如果我犧牲了,我的第一代理人就是副師長唐萬成。
上甘嶺戰(zhàn)斗第一階段,經過7天7夜的反復爭奪,四十五師頂住敵人的狂轟濫炸和輪番攻擊,堅守陣地,以傷亡3200余人的代價,斃傷敵7100多人。經過43天激戰(zhàn),四十五師依靠坑道工事,最終守住陣地。四十五師約1萬余人,傷亡過半。戰(zhàn)斗最關鍵時刻,崔建功命令所有人員均上前沿坑道參戰(zhàn),警衛(wèi)連上去了,勤雜人員上去了,連他的警衛(wèi)員也被攆上去了。
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,舍身炸敵群、炸地堡,像黃繼光那樣舍生忘死,與敵人同歸于盡者四十五師就有30多位。
第二位是二十九師師長張顯揚。上甘嶺戰(zhàn)役,張顯揚率領的二十九師是機動部隊,一個師分成兩半,時而上甘嶺,時而西方山,時而前方作戰(zhàn),時而后方增援,時而奪山頭,時而守陣地,忙得不亦樂乎。張顯揚率二十九師與韓軍名將丁一權之第二師爭奪537.7北山,反復拉鋸,屢立戰(zhàn)功,最為經典是30日之戰(zhàn)斗。韓軍經過6小時激戰(zhàn),攻下志愿軍堅守的537.7北山高地?!奥?lián)合國軍”總司令克拉克親來前線視察,大力贊揚“韓軍英勇善戰(zhàn)”。然而,次日,張顯揚率部接防后,僅一個半小時便奪回了該陣地。
第三位是張?zhí)N鈺將軍。上甘嶺戰(zhàn)役之所以打得好,有一條很重要,就是戰(zhàn)斗前在守備陣地上筑了一座地下“坑道城”。這是秦基偉頂住不同意見的干擾,堅持己見,“一意孤行”的結果。這個結果,與張?zhí)N鈺有關。秦基偉同張?zhí)N鈺和師長們交換意見時,他們也是這個看法。當時反對挖坑道者議論很多,張?zhí)N鈺則真正理解準備打大戰(zhàn)的思路,力排眾議,堅定支持,并將這一巨大的筑城工程實踐完善。
在炮火最激烈的時候,張?zhí)N鈺三上上甘嶺,為十五軍決策作戰(zhàn)發(fā)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他冒著槍林彈雨,和師團指揮員一起察看地形,選擇運動與攻擊道路;和機關干部共同研究如何支援坑道斗爭;和炮兵部隊商量確定炮火配置。面對前所未有的傷亡情況,他向秦基偉提出了適時放棄表面陣地,轉入坑道戰(zhàn)斗的絕佳建議。秦基偉十分贊賞,當場拍板,一錘定音。而后,張?zhí)N鈺被指定前往德山峴負責統(tǒng)一指揮。有軍史專家認為,張?zhí)N鈺的建議,是十五軍在上甘嶺大戰(zhàn)中由戰(zhàn)術性反擊轉變?yōu)閼?zhàn)役性反攻的指導性思路,也是該戰(zhàn)役由被動挨打轉變?yōu)榉e極出擊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
第四位是車敏瞧將軍。上甘嶺大戰(zhàn)爆發(fā)的當天夜間,秦基偉在指揮所處理完軍事問題后,特意把車敏瞧叫去,專門研究干部配備問題。車敏瞧根據(jù)秦基偉的指示,連夜加班,伏案疾書,擬定了基層干部三套班子的應戰(zhàn)方案:一套在陣地上,一套在師、團保存,一套在軍里培訓,隨時可以補充。車敏瞧曾言:三套班子的方案,體現(xiàn)了秦基偉準備打大仗的思想準備,打惡仗的拼命精神。又言:“打仗總是要死人的,特別是基層干部傷亡大。一定程度上講,打仗也是打干部?!?/span>
1952年10月23日下午6時,十五軍二十九師戰(zhàn)士邱少云在執(zhí)行潛伏任務時,不幸被敵人燃燒彈擊中,全身被火焰燃燒,咬牙堅持不動,直至光榮犧牲,年僅26歲。車敏瞧聞知此事,執(zhí)意大力宣傳。其時,邱少云的事跡已報到軍里,并正準備給八十七團九連立功。卻因邱少云的“出身”(俘虜兵)問題,有人對其評功有不同看法。車敏瞧在評功會議上舉著份戰(zhàn)地《快報》大聲疾呼:“戰(zhàn)士邱少云,了不起!他是一個守紀律的模范,他的犧牲避免了400多人的傷亡,400人和一個人,這個比價有多大?如果都像邱少云一樣,我們的傷亡就會很小了。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(zhàn)斗的勝利?!?/span>
后來,《上甘嶺》電影播出后,車敏瞧說,《上甘嶺》電影中“一個蘋果的故事”是真實的。第十五軍一三五團七連堅守坑道,斷水7天。一天,運輸員劉明生于運彈藥途中撿到一個蘋果,摸摸,不忍吃,帶回坑道交給連長張計法。張連長接下聞聞,亦不忍吃,見步話機員李新民口干舌燥,說:“你們幾個人分吃吧。”李新民接過蘋果亦不忍吃,交給傷員藍發(fā)保。藍發(fā)保斷雙腿,坐起接過蘋果,嗅嗅,亦不忍吃,又交回連長。張連長無奈,只得自己先咬一小口,然后命令每人輪流咬一口。其時,坑道計8人,一個蘋果轉了兩圈,方盡。
秦基偉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:
上甘嶺戰(zhàn)役,是一場特殊的戰(zhàn)役,它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,又是兩種世界觀、兩種價值觀、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。上甘嶺戰(zhàn)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,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、戰(zhàn)斗作風和團結精神,打出了國威、軍威,以后有人說過,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,是從上甘嶺開始的。
這就是上甘嶺戰(zhàn)役。
這就是中國人在上甘嶺創(chuàng)造的奇跡!
這就是你所知道和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。
(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后勤學院訓練部副教授)
大視野下的小細節(jié),一部好看好讀的新中
?1949年10月1日15點,毛澤東以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: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!”這聲音傳遍天涯海角,震撼神州大地。從此,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
打贏了一場“世界戰(zhàn)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(zhàn)
原標題:打贏了一場“世界戰(zhàn)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(zhàn)”
喜迎二十大丨一切為了人民健康——醫(yī)衛(wèi)
門診病房、手術臺前、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……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,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,全國近1400萬名衛(wèi)生與健康工作者支撐起世界最大的醫(yī)療衛(wèi)生服務體系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
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不斷滿足新期待(人
從“一個也不能少”的莊嚴承諾,到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的目標底線,再到“摘帽不摘責任”的長遠謀劃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長,更要兼顧生存與發(fā)